摘要
PermaDAO 正在探索从传统的“人治”到**“全链上治理”**的实践路径。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蓬勃发展,比特币和以太坊社区是 DAO 的代表。尽管在简单基本规则的协作上取得成功,但在复杂规则的协作上仍有挑战。全链上治理是 DAO 的终极目标,但要通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实现。PermaDAO 引入 HALO Token 用于治理投票,通过“元治理”逐步发展全链上治理模型。
作者: PermaDAO
DAO(去中心化自治组织)是通过开源代码体现的一种组织形式,由股东控制,不受中央机构的影响。由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,DAO 在加密领域得到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。
比特币和以太坊社区是 DAO 的代表,通过代码形成共识,让社区为了共同的目标改进系统。DAO 在去中心化社区治理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,主要原因在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基本规则相对简单。比特币的基本规则是围绕支付展开的,本质上是矿工提供 BTC 支付服务。同样地,以太坊的基本规则是矿工提供智能合约计算服务。
此外,Uniswap 通过简单的公式 k = x * y 提供去中心化资产兑换,也是 DAO 的基本规则。基于这个公式,Uniswap 服务了大量用户、流动性提供者和套利者,创造了一个无准入、可随时加入和退出的代币交换生态。
可以看出,DAO 在简单基本规则的协作上已经产生了深远影响,只是在复杂规则的协作上尚未有非常成功的案例。
传统的治理模式可以称为“人治”,是指人们通过交流协调产生一系列规则来管理生产和消费关系。这些规则被书写成法律法规,形成可以参照的标准。法律的执行依赖中心化的暴力机构进行保障。
人治通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也很复杂。小到公司,大到国家,制度中所有的规则和法律都是人治的产物。
成熟的人治体系可以处理非常复杂的协作问题。这是目前的 DAO 尚未实现的。
智能合约的出现引发了新的治理潮流,更容易使用开源代码管理组织。智能合约的规则由机器运行,不会存在毫厘之差,也不会出现人治中的潜规则和舞弊。
但正是因为这种毫厘不差的机制,导致其灵活性很低,如果制定了错误的规则(通常称为智能合约漏洞),引起的损失将难以挽回。2016 年以太坊上的 The DAO 事件是一个例子,由于合约漏洞造成了巨大的资产损失,最终导致以太坊社区分裂。结果是“代码即法律”退回到人治,社区在 Vitalik 的引导下拒绝承认漏洞代码产生的结果,最终将区块链回滚到被盗之前的状态。
最终,灵活性不足将“代码即法律”限制在了小规模的应用场景,限制在基础规则比较简单的应用场景。